布荷勒教授主要結合自身研究項目🤌👨🏼⚖️,與EON4師生探討建立教師與研究人員之間合作夥伴關系的重要性,他強調應將研究、教學及學習重新聯系起來。在報告中🐂,他首先對其項目研究背景進行簡要介紹,指出在過去50年內,人們對教學、研究及學習方式的認識發生了巨大變化,為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⛑️🚵🏿♀️。
隨後💁🏿,布荷勒教授針對教學、研究🏌🏼♀️🍠、學習這三個層面分別闡述了項目研究中運用的新概念。如他介紹了“協同設計”這一教學概念,它調整教學或課程材料以適應不同教學情境,提升教師水平,同時幫助教師樹立教學改革的“主人翁”意識✫。布荷勒教授也引入了研究層面的“研究—實踐夥伴關系”(Research-Practice Partnerships,RPP)概念,即研究與教學開展合作關系,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商討確定研究對象。以這些概念為切入點,布荷勒教授系統地介紹了目前已開展四年的CCC-M項目🪗🆘,研究團隊對中小學數學課堂進行觀察、錄像,成為真實課堂的參與者,並獲取學生數據💂🏿,形成評估🙅🏼♀️,而教師則成為研究活動的積極參與者🚻,並基於視頻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👅🙌🏽。
在討論交流環節🎍,布荷勒教授回答了EON4教師和學生的提問,如“學生反饋在實驗中重要性的問題”、“升學階段學生數學成績變差現象的背後原因”、“如何鼓勵研究型大學教師參與相關研究”等🔟。艾倫•布荷勒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,為大家帶來了全新研究視角🧜🏿,既激發了師生對該領域的熱情,又為後續研究提供了指引與借鑒🥩,在場師生都受益良多。
講座人介紹🚴🏼♂️:
艾倫•布荷勒(Alain Breuleux)教授,於蒙特利爾大學取得學士☘️、碩士及博士學位,現任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育與心理咨詢系項目副院長👨🏻🦯。他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認知、數學和科學學習、新型教學技術運用等🫷🏻,尤擅使用人類學視頻數據收集和話語分析作為基於設計的研究方法。他在《教學科學》(Instructional Science)、《加拿大學習技術雜誌》(Canadian Journal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)、《系統實踐與行動研究》(Systemic Practice and Action Research)👨🏻🦰👇、《21世紀教育問題》(Problems of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)等期刊上發表了多篇同行評審文章。
供稿🦨:蔡心蘭